《图形的旋转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:
1.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,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,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。
2.通过操作、观察、讨论等活动,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。
3.在观察、讨论中,发展空间观念,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。
教学重点:
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。
教学难点:
体会旋转的含义,理解旋转的三要素。
教学过程:
:
一、新课导入 师:同学们,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?
注:这两个图片是视频缩略图,观察各种各样的运动,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。如需使用此资源,请插入视频“【情景演示】各种各样的运动”。
师: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,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,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。
设计意图: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入,贴合学生的实际,引起学生的兴趣,易于新知的学习。
二、探究新知 1.认识旋转。
师:你能说说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吗? 生 1:从“12”到“1”,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0°。
生 2:从“1”到“3”,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°。
生 3:从“3”到“6”,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90°。
生 4:从“6”到“12”,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180°。
师:下面,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旋转。
总结:旋转的含义: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,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。
旋转的三要素:旋转点、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。
设计意图: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,钟表的转动学生见到过,学生对于旋转有表象的认识;通过视频在介绍旋转的概念及三要素,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。
2.物体的旋转。
师:旋转后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?
师:下面,我们通过例题认识一下。
出示:如图,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,像这样在方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 90°,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。
师: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呢? 生 1:我发现旋转时 O 点的位置不变。
生 2: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了 90°。
出示:画出三角形 AOB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°后的图形。
师:你是怎么画的呢? 生:线段 OA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°是线段 OA’。
线段 OB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°是线段 OB’。
连接 A’B’,三角形 OA’B’就是旋转后的图形。
小结:1.旋转的含义: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,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。
2.旋转的三要素:旋转中心、旋转方向、旋转角度。
3.图形旋转后,形状、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,只是位置变了。
设计意图:学生通过观察或者亲自动手旋转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的能力。
三、巩固练习 1.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?
答案:第一个图形是由 绕底部端点顺时针旋转 4 次,每次旋转 72°而成的。
第二个图形是由 绕底部小圆圈顺时针旋转 2 次,每次旋转 120°而成的。
第三个图形是由 绕它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45°而成的。
设计意图:本题巩固旋转的知识。
2.
风车绕点 O(
)
风车绕点 O(
)
时针旋转
°。
时针旋转
°。
答案:逆
90
逆
90 设计意图:本题巩固旋转的知识。
3.按要求画图。
(1)把图 1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°,得到图 2。
(2)把图 1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°,得到图 3 (3)把图 2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°,得到图 4。
(4)把图 1、图 2、图 3、图 4 都涂上红色,这个图形像什么?。
答案:
这是一个风车的形状。
设计意图:本题巩固旋转的知识。
四、课堂小结 1.旋转的含义: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,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。
2.旋转的三要素:旋转中心、旋转方向、旋转角度。
3.图形旋转后,形状、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,只是位置变了。
设计意图:通过课堂小结,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,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。